一位臉上佈滿歲月的痕跡,臉部鬆弛下垂,我目測大約80幾歲的長者,出現在長耳兔線上對話練習中,我很驚訝:這麼老了還願意學習。
而讓我更訝異的是,他還參加過工作坊,他說:「我發現自己的問題是,太想解決問題。」
因為只想解決問題,而少了對人的關注和理解。
我相當佩服這位長者來參加學習的勇氣和決心,他心態好年輕。
而什麼才是真正的老?我認為當不願學習或嘗試調整的那一刻,才是真正的老。
我們的教養、職場通常推崇的是「如何在社會上生存」,因此我們習慣的應對方式是解決問題為主,然而,在親密關係中,當兩個不同觀點的人,都想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解決問題,盡力維護自我時,那麼對立面就很容易出現。我們以為自己在溝通,其實目的是想說服對方,或是引導對方到我們要的方向去。好像一旦試著以好奇心來理解對方,自己的觀點或立場就站不住腳了,因此在表達的過程中,可能會被岔話、被指責、被評價、被說理,難以進行討論下去。
李崇建老師在《薩提爾的對話練習》中寫道:「成長於『聽話』年代的人,在對話中不懂『好奇』,只想要給出答案或道理,易形成對錯爭辯的二元對立,然而我們的社會,『好奇』並非受重視的素養,也不是成長中必備的品格。家庭成員因為彼此熟悉,也是好奇的大敵人,人們對親近的人失去好奇,關係就開始疏遠了,以看不見的方式瓦解。
重拾對人、事、物的好奇心,除了時時提醒自己,也需要在日常對話中刻意練習。」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