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當你感覺到衝突開始悄悄醞釀、你和一個人的關係演變到快破裂的時候,只要用任何你喜歡的語言,真誠與篤定地對自己重複這句箴言三次,你的擔憂就會雲消霧散──

我可能錯了。

我可能錯了。

我可能錯了。

在最需要這句箴言的時候,特別難想起它。但當我確實想起它時,它對我總能發揮作用。

想像一下,如果大部分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想起自己可能是錯的,這世界將會是什麼樣貌。想想這種情況下的對話會變成什麼樣子。」

 

──《我可能錯了- 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》比約恩•納提科 

虛心智慧的箴言──《我可能錯了》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與信念,如果都認定自己是對的,那麼,也可能印證了阿姜•蘇西托說的:「正確從來就不是重點。」

今年6月獨身去歐洲一個月,回來之後,生活接踵而來的意外和失控感,引發憂鬱與焦慮的浪潮將不夠平穩的我打落,《我可能錯了》這本書它彷彿是片浮木,在我踩不到底時,我伸手抓住它,幫助我洄游上岸。

閱讀的過程中,我眼眶紅了三次,看見自己不安、執念與掌控。我停頓反思與沉澱心情了數次,接受現實,內在比較平靜安詳。

本書不涉及宗教,也不是教人如何開悟,這本書講述比約恩•納提科的精神修行生活,真誠,不刻意美化,字裏行間帶著幽默與洞見,淺顯易懂中的深刻,有些文字像是一枚石頭,投入讀者的心湖,引起陣陣漣漪而開闊美妙。

比約恩•納提科在在26歲事業有成,即將勝任財務長時,選擇拋下經濟學家的光環、安逸的家庭生活,到泰國森林展開十七年的出家生活。而在寺院中學習到的領悟與智慧,幫助他面對還俗後的憂鬱症,及罹患漸凍症將流逝生命的啟發故事。「我們在安然無事中學習,在風暴時才會想起。」比約恩將務實修行的智慧體現於生活故事中。他於2022年1月辭世,留下雋永的哲理在讀者的心中。

此書銷售29國,從年初上市持續佔據於暢銷版至今,讓我認為雖然身為讀者的我們是不同國度與文化背景,每個人也都是獨立的個體,有著不同的性格與想法,但生命核心議題與渴望卻是相同的,才會對比約恩的故事有著深刻的回響與共鳴,解開自己內在的困惑與恐懼。

 

書中摘文:

 

探索自我內在帶來的同理心──

🌳我喜歡和已經開始探索內在的人相處的原因就在於,他們已經發現自己大腦的紊亂,進而和自己、念頭保持距離。這必然讓他們變得更謙虛。而且,和這些不會老是自視甚高、把自己的信念看得很重的人相處,也會讓人神清氣爽。我們反倒可以因為有共同的體悟而同心:我的注意力沒有完全集中,你的注意力也沒有完全集中。我不是百分之百理性,你也不是百分之百理性。我偶爾會不由自主地想到瘋狂的事,你也是。我對某些事情會有很離譜的情緒反應,你也一樣。

 

被人討厭的必要──

🌳我們這裡有位來自奧克拉荷馬州的僧人,他討厭我整整四年,從未斷過。而且他對我的反感是天天、表露無遺、無情。由於我一直是相當介意他人對我看法的人,所以事後回顧起來,這還真是諷刺。我必須在這個部分加強修練。我需要有人討厭我,這樣才能認清:總是想討所有人喜歡,是多麼沒意義。

 

智慧是明白自己一無所知的謙卑──

🌳「知識對自己所知的一切感到驕傲。智慧在自己不知道的一切面前謙虛。」
它提醒我,不陷入「過度自信」狀態,高估自己所知,非常重要。如果一直執著地認定自己「早就知道了」,你就會變得很難接近,也錯過很多。如果想要汲取更高的智慧,就必須放下一些信念,對「不知道」感得更自在。自以為知道了,往往是很大的問題。明白自己「不知道」,永遠都不會是大問題。

 

放下自己的包袱──

🌳「去找份該死的工作,老兄!」
當他大吼出那句羞辱話時,我清楚意識到自己是這麼全然在當下。別人對我的看法一向很容易讓我的情緒波動,但現在我竟然能夠感受到內心的變化,並平靜地說:無所謂。真是暢快啊!那一刻我真的深切體會到,自己過的人生再也不必圍繞於積累一堆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能,或在別人眼中表現出色了。我終於釋懷了。

 

當對未知感到擔憂和焦慮時──

🌳我很少聽到有人說:「一切都照我想的樣子發展。」相反的,至少我可以說,我一生中擔心的大部分事情,從來都沒發生過。至於大多數確實發生的事,我永遠都無法預料。

🌳如果要實話實說,每個人的人生都包含無窮盡的不確定性。人生當中只有一件事可以確定,那就是:人生總有一天會結束。其餘的就是希望、恐懼、假設、願望、想法與企圖。我們不妨承認與接受這個事實。鬆開緊握的拳頭,讓張開的手掌充滿生命力。

 

接納不安與無常,信任生命──

🌳是啊,我又來了,又試圖想控制一切了。這讓我的生活變得孤獨、艱難、混亂和焦慮。對生活多一點信任吧!我生命中絕大多數最美好的事情都發生在我的控制之外,這一點我心裡很清楚。企圖控制與預測一切,只會讓我的日子很難過,這樣就沒樂趣了。變得如此緊繃時,我就會失去一些智慧。

 

當期待或需求落空時──

🌳「你不會總是得到自己想要的,但你會一直擁有自己需要的。」沒錯,就是這樣,而且奇怪的是──每當我放開對願望的執著,它們似乎就更容易實現。

 

轉念與靈性成長──

🌳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念頭,也不能決定它們應有的樣貌。也許我們能以不同方式助長念頭,給予它們不同的空間,但我們無法操控腦海中要跳出哪些念頭。我們只能選擇是否要相信它們。

🌳學習減少陷入掛礙中的頻率與時間。但也請忘記「完全沒有任何掛礙」這個觀點。只有死人才沒有掛礙。在努力提升自我的過程中,如果注意到心中的掛礙慢慢消退,那你就知道自已走在正確的道路上。

 

對自己慈悲──

🌳在一個人所有的關係中,只有一種是真正伴隨自己一輩子,從第一口氣直到嚥下最後一口氣:那當然就是和自己的關係。想像一下,如果這段關係的特點是慈悲和溫暖、透過寬恕的能力忘卻小差錯,這不是很有價值嗎?想像一下,如果能以溫柔、和藹的眼光審視自己、帶點幽默感看待自己的瑕疵。想像一下,如果可以毫無保留地關愛自己,就像我們對待孩子或別人那樣。這會對我們大有益處。我們內在的神聖心境就會萌芽。

 

面對生死──

🌳我不怕死,只是還沒準備好要「停止活下去」。

🌳人類就宛如樹上的葉子。大多數的葉子會一直到枯萎或變色才落下,但有些葉子會在依然翠綠時掉落。

🌳人的生命是很短暫的。當真正理解這一點時、當不再將別人與自己擁有的事物視為理所當然時,我們就會以不同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人生。

arrow
arrow

    JenJ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